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界面新聞(ID:wowjiemian)康美藥業300億貨幣資金“消失”露出冰山一角,被ST后連續七日跌停
坐實財務造假的ST康美(600518.SH)近300億貨幣資金消失之謎正漸漸浮出水面。在兩度延期回復后,ST康美于5月28日深夜發布了對上交所下發的監管工作函和媒體報道問詢函的部分回復公告。
ST康美回復稱,經公司自查,由于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存在使用不實單據和業務憑證造成多計銀行存款及收入、未如實反映款項支付等情況,造成前期重大會計差錯。同時,ST康美表示,會計差錯更正還涉及對2017年以前年度財務報表更正事項(主要調整情況如下圖)。
對于未及時發現前期差錯的原因,會計師發表意見稱,由于公司財務核算中使用了不實單據及業務憑證,同一事項兩期審計獲取的審計證據(包括內部證據及外部證據)存在不一致,審計人員對部分重要審計證據真偽鑒別存在局限性,導致以前年度未能及時發現差錯。
具體來看,對于截至2017年底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的情況,ST康美回復稱,經公司自查,調減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支付且未入賬的存貨采購款、工程款、關聯方往來等貨幣資金299.44億元(如下圖)。
對此會計師表示,在2017年報審計期間針對貨幣資金執行的主要審計程序包括銀行存款函證,重要銀行賬戶流水核查,重要銀行賬戶實地訪談,銀行對賬單、企業開戶信息資料核查,截止性測試,未發現重大不一致或異常情況。然而在2018年報審計期間,會計師重新獲取了2017年度重要賬戶的銀行流水,與上期獲取的銀行流水對比,發現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導致以前年度未能及時發現前期差錯。
存貨方面,此前公告稱截至2017年底少計195.46億元。對此ST康美回復稱,存貨調整主要涉及公司實際已支付但未入賬中藥材金額183.43億元(其中根莖類藥材124.54億元,滋補類藥材59.89億元),并表示該中藥材采購業務為真實采購行為,且交易對手與公司不存在關聯關系,不存在虛構交易的情況。
對于存貨差錯,會計師稱,由于2017年報審計時公司沒有提供相關存貨的資料,相關存貨未入賬,也未納入公司存貨管理范圍,導致2017年報審計時未能發現前期差錯。
此外,ST康美在確認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時存在錯誤,造成2017年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76.62億元。ST康美回復稱,多計收入和成本主要系使用不實業務憑證入賬,主要交易事項為中藥材業務。
對于ST康美2018年財務報表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所涉及的立案調查事項、關聯方資金往來和在建工程項目,上交所此前函件要求公司披露無法提供關聯方資金往來、在建工程相關資料的具體原因。
對此ST康美回復稱,公司關聯方資金往來管理不規范,未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導致資金支付未通過有效的決策審批程序,同時缺失部分與其他關聯方資金往來的原始憑證單據、資金往來協議等有效資料,項目資料歸集不齊全。
同時,由于公司為中醫藥全產業鏈企業,在中藥材開發建設上缺乏相關經驗,存在一定的管理問題,部分工程建設過程中涉及規劃設計調整、增加建設內容,引起工期不斷調整及延長,工程管理人員變動較頻繁,導致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出現部分建設工程項目財務管理不規范,資料歸集不齊全的情況。
在關聯方資金往來方面,ST康美回復稱,經公司自查,因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資金管理、關聯交易管理存在重大缺陷,存在關聯方資金往來的情況,關聯方為公司員工及員工配偶持股的企業,且存在資金轉入公司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的情況。
此前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ST康美應收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往來款88.79億元,其中期初余額57.14億元,2018年新增35.95億元。此次回復公告顯示,資金往來的關聯方主要為普寧康都藥業有限公司、普寧市康淳藥業有限公司,截至2018年底關聯資金余額分別約為56.29億元、32.50億元。
債務方面,截至2019年3月31日,ST康美短期借款149.40億元,其他流動負債27.50億元,長期借款 6.9億元,應付債券167.83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10.48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為6767萬元,公司償債壓力明顯。
對此ST康美表示,近半年來,公司按期完成了兩期短期融資券、三期超短期融資券及相關融資利息兌付共94.20億元,后續債務的償付安排,公司將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資金歸集并償付,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廣發基金股權、業務收入的資金回籠等。因上述股權出售、業務回款等資金歸集措施,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多重因素的影響,最終資金歸集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另外,康美藥業還承認,公司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等方面存在問題。一是公司資金管理、關聯交易管理存在缺陷,存在關聯方資金往來的情況,違反了公司日常資金管理規范及關聯交易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二是公司財務核算存在缺陷,未能反映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導致前期會計差錯更正;三是公司治理層及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監督不到位,使得公司監督系統在日常監督工作中沒有發現上述缺陷,并按要求及時匯報和糾正。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僅僅是ST康美對監管工作函和媒體報道問詢函的部分回復,而對于出現所謂的會計差錯等情況,ST康美仍將原因歸結為因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資金管理、關聯交易管理存在重大缺陷,甚至“甩鍋”給交易對手農戶的交易習慣和農副產品屬性、相關人員缺少責任心、財務人員專業技能不夠等。
同時,對于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的償還情況、可回收性以及公司對相關應收款項未予計提減值準備的合理性和合規性,相關事項的具體責任人等情況,ST康美則未作出明確回應,公司稱部分信息將在進一步核實后公告。
同日晚ST康美還表示,對于在5月12日收到的年報問詢函,由于部分問題需進一步確認,并需相關中介機構出具意見,再次申請延期回復,將不晚于6月5日。
ST康美還稱,目前證監會的調查尚在進行中。此前證監會在5月17日通報稱,初步查明ST康美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另外,公司審計機構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也被立案調查。
在證監會通報后,ST康美也主動申請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自5月21日被實施ST后,該股連續跌停,5月29日報4.64元/股,創下自2012年以來最低值。目前,ST康美市值約為231億元,相較公司在4月底自揭財務丑聞前已蒸發約297億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界面新聞(ID:wowjiemian)